突发事件档案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省档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对突发事件专题档案管理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工作机制上做到“三专”
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偶然性决定了其档案形成呈现出阶段性、分散性、多样性的特点,增加了相关档案管理难度,档案部门、有关单位应当提前介入、及时跟进、加强指导。
选派专人跟进。突发事件的主管部门,是突发事件专题档案形成数量最大、重要程度最高的核心部门,档案部门提前介入,选派专人参与、指导相关单位档案工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湖北省档案馆作为湖北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直接参与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档案收集、归类、整理等相关工作。各地档案部门指定专人参与本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专题档案从一开始就有专人指导、管理。
及时专题部署。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及时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统筹协作”的原则,制订工作方案,抓好工作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省档案馆及时研究出台疫情防控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名义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将档案工作与防疫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明确职责、齐抓共管,为疫情防控专题档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突发事件专题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通报有关情况,推动工作落实。湖北省档案馆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电话、微信及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各部门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收集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定期向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并将疫情防控专题档案工作纳入年度档案目标管理考核,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资源管理上突出“三全”
突发事件专题档案工作涉及单位多,形成档案数量大,要按照《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等要求,认真做好档案资源管理工作。
管理范围上全覆盖。确定归档范围清单,是做好突发事件专题档案的重要环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省档案馆及时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各地各单位疫情防控档案归档范围,各级防疫指挥部、各级机关、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社区(村)按照范围,制定档案归档清单,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档案资料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管理对象上全纳入。将突发事件专题档案纳入本单位档案工作统一管理,按照本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和门类划分进行整理,确保突发事件专题档案在收集范围、分类方法和整理规则上与单位其他档案的一致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中,湖北省档案馆将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所有疫情防控档案作为独立全宗进行管理。对于其他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则要求其根据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法和整理规则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归入相应全宗集中统一管理。
管理方法上全专题。为便于后续查考利用,对于各部门而言,不论是否按照专题进行实体档案管理,都应当建立专题目录。在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上,湖北各级单位都建立了专题目录,由各级档案馆收集报送至湖北省档案馆。目前,湖北省档案馆已收集汇总全省疫情防控专题档案目录143.4万条。
开发利用上强化“三力”
突发事件专题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用党领导人民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真实历史记录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强化信息获取力。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能够精确定位档案存放位置,快速查找获取相关档案信息,为今后党委、政府决策及学者研究提供参考。目前,湖北省档案馆正在建设全省疫情防控档案专库,成为“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并拟建设资源平台整合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资源,开发共享平台依法依规实现数据共享共用。
强化资源开发力。通过档案编研、陈列展览、档案文创产品等形式,对突发事件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能够充分挖掘档案价值,提升突发事件专题档案的影响力。湖北省档案馆先后为“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提供照片和实物12000多张(件),在“红旗飘飘——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湖北红色档案文献展”展出疫情防控档案和实物30件。
强化媒体宣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与主流媒体合作,对突发事件专题档案背后的感人故事进行宣传报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是发挥档案工作资政育人作用的具体体现。湖北省档案馆利用馆藏抗疫档案开展“6·9国际档案日”直播活动,并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湖北之声”节目联合制播20期《档案背后的战疫故事》音视频节目、举办“我们一起走过——档案里的战疫故事”分享会。
(作者单位:湖北省档案馆)